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用药的提示

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用药的提示

1、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不要用心律平!

所有抗心律失常药均有心脏抑制作用,对于心功能减退以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者需慎用。心律平临床使用非常广,但可增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死亡率,故禁用。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应着重抗心衰治疗,如有低钾血症,应补钾、补镁,一般不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在治疗心衰时,老年人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差,常规剂量下即可出现中毒反应,所以建议使用中小剂量治疗(如西地兰≤0.4mg/日)即可。

2、老年人能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等)吗?

由于老年人心脏起搏与传导功能减退,易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因此,严重心动过缓与传导阻滞者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不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因为β受体阻滞剂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均有较强的负性肌力、负性变频、负性传导作用,两类药物合用可对心肌收缩力、心率以及房室传导功能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与其他具有心脏抑制性的药物合用时也应加强监测。

3、应用a受体阻滞剂一定警惕体位性低血压所致跌倒

患前列腺肥大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用a阻滞剂治疗,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监测立位血压,若治疗数日后患者耐受性良好再逐渐加剂量。老年人夜尿多,频频起夜,极易跌倒,进而骨折,因此用此药者其夜间应用便壶,不要去厕所,这样可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4、如何正确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1)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等。这类药物是通过增加一氧化氮释放、扩张冠状动脉、扩张静脉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而发挥抗心绞痛作用。

2)、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冠心病人用硝酸脂类药的原则是:

①、无心绞痛时不用;

②未确诊冠心病,仅有T波低平不要用;

③、不要连续几天静滴或持续泵入,因为硝酸甘油连续静滴24小时后即可耐药,真正需要时该药不能有效发挥作用。3)、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的具体用法:

①硝酸甘油的用法:

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嘱患者取坐位(站位易致晕厥,卧位可因回心血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荷)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若症状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次重复。15分钟内最大剂量为1.2mg。

硝酸甘油喷剂起效更为迅速。

当预测心绞痛可能发生时,如餐后运动、情绪波动、性活动或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可以预防性应用硝酸甘油。

②、硝酸异山梨酯

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的作用更为持久,其预防心绞痛的效果可覆盖1小时。由于双硝酸酯需要在肝脏内转化为单硝酸酯,故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的起效时间(3-4分钟)慢于硝酸甘油。但口服该药后其作用时间可持续数小时,能够在较长的时段内发挥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作用。

③长效硝酸酯类药物:

长期规律性服用此类药物可致耐药性,从而失去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作用。因而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采用偏心给药方法,在心绞痛发作可能性较大的时间段用药,其他时间段内不用药,保证每24小时内具有8-10小时的“空白期”或无药期。当患者产生耐药性时,增加药物剂量可使其恢复疗效。长期应用硝酸甘油贴剂也可产生耐药性,故其药物疗效也不能覆盖24小时。由于相关研究证据不足,对于无劳力型心绞痛的患者是否应长期应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尚存争议。

4)、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头痛与低血压是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由于少数患者用药后头痛症状严重,可能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为保证患者能够坚持治疗,对于头痛症状明显者可减少用药剂量。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头痛症状可以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头痛严重者可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后者能有效预防或缓解头痛症状。

同时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增强硝酸酯类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增加低血压的风险,故初始用药时需注意监测血压。与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治疗阳痿或肺动脉高压的西地那非等)同时服用时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故应避免。

5、心电图T波低平不一定是冠心病

心电图T波低平非常常见,一些医生常据此诊断心脏病,甚至予以药物治疗。实际上导致T波低平的原因很多,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睡眠障碍、情绪紧张、过度换气、肥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都可以引起。当然,T波改变也可作为心脏疾患的表现。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T波改变的原因,勿乱用药。

6、心脑血管病病人需坚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他汀

他汀与阿司匹林是最能够减少心脏事件的药物,只要没有禁忌证,所有心脑血管病病人均需长期服用。

7、注意阿司匹林少见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并引起哮喘发作或其它过敏反应。很多情况下患者的病情可能由药物少见副作用所致,需注意。

8、急性心梗不能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平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萘普生、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塞来西布、布洛芬、尼美舒利等)的患者。一旦确诊还有急性心梗,应立即无条件停用此类药物(阿司匹林除外),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对心脏有潜在危害。

9、预防心脑血管病,定期输液没必要吗?

每到季节更替,预防性输液对心脑血管病无助。需要做的是: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定期预防性输液既没必要也无依据。

10、患者应用他汀类药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1)、为了预防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风险,用药前请告知医生如下内容:

①药物食物过敏史;

②有无肾脏、肝脏疾病,或慢性疾病;

③正准备怀孕、已孕或正在母乳喂养;

④肌痛或肌无力等症状;

⑤目前正使用中的药物;

⑥饮酒或进食葡萄柚汁的习惯。

2)、为了使他汀类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在服药期间请遵循以下几点:

①他汀类药物需定时、定量、长期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也不能自行缩短和延长服药的间隔时间,请勿随意停药、换药。

②当您需要合并使用其他药物时,请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以免引起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③他汀类药物在晚上服用效果最好,绝大多数他汀类药物宜晚上服用;食物能促进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的吸收,这两种药物应在晚餐时服用;个别药物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作用时间长,可在一天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服用。

④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可影响他汀类药物疗效,应避免食用;葡萄柚汁、酒精及含酒精的饮料可加重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应避免大量饮用。

⑤如果您错过了他汀类药物的服药时间,应在记起时马上补服。若已接近下一次用药的时间,则无需补服,应按平常的规律用药,请勿一次服用双倍剂量。

3)、为了尽早且全面的评估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以及安全性,请做好以下药物治疗监测:

①首次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增加剂量后的6-8周应复查血脂,血脂达标后间隔6-12个月复查血脂一次。

②他汀类药物服用初期可引起恶心、腹泻、腹胀、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常较轻微,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不必紧张和停药。

③他汀类药物可引起十分罕见的肝脏损害和横纹肌溶解症,如在服用期间出现大腿和小腿肌肉酸胀、疼痛、压痛、痉挛、疲乏或尿少,医院做相关检查以排除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损伤。

11、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时应注意什么?

①用药前需检查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数量,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发生出血倾向。

②对于伴有胃肠道疾病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联合应用抑酸剂减少胃肠道反应,但尽量避免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以免影响前者的抗血小板作用。

③高血压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在血压控制正常后再用,以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长按







































北京有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北京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mnc.com/jbzd/1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