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出汗多而大量丧失水份

有关专家提醒中青年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尤应注意防范脑血管病

(责任编辑:梅一多)

小中风是中风的先兆,因为一个曾有小中风的患者,中风的危险性比同龄同性的正常人高10倍以上,一些研究显示,3到5成的小中风患者在30天内会发生中风

夏天为何易中风?

如有征兆要警惕

脑血栓是中风的一种类型,又叫“缺血性中风”,是由于某支脑血管栓塞,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所致另一类脑中风叫“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但无论哪种中风都与气候变化、情绪变化、血压波动等因素相关

中风趋于年轻化

1、要注意“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的自我保健“三个半分钟”是指清晨或夜间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活性脑血栓沿坐半分钟,最后下地起床或入厕“三个半小时”是指早上走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

2、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要合理饮食,食物宜清淡,宜食用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要少吃多餐,要补充足够的食物营养来满足生理的需要要多喝水(以凉白开水中加0.9%的食盐为最佳),即使不渴也要喝水,以每天不少于1000毫升(约两大杯)为宜,汗出多时还要加量,以补充丧失的水盐和维持循环血量,维护机体的健康

在中风发生前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征兆信号,如果发现有以下不适症状时,要高度警惕中风发生的可能:①血压突然大幅度波动,且伴有头昏眼花或耳鸣耳聋;②头昏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③突然出现脑血栓怎么检查一时性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或活动不灵,或口舌发麻,吐词不清;④精神和性格突然发生改变,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和智力障碍,或突然发生嗜睡状态,即昏昏沉沉总想睡觉;⑤突然出现一时性的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发黑,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或出现频繁的鼻出血;⑥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和昏倒等

因此,面对漫漫长夏,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者,在积极治疗原有疾病的同时,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其死亡率占老年人死亡原因的首位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一是气温在摄氏0度以下的严冬,二是气温在30度以上的盛夏夏天,天劳累脑血栓气炎热,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性就越大当气温升到32度以上时,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每天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出汗多而大量丧失水份,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脱水”就可使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血循减缓,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堵塞脑血管就会引起“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小编提示:一旦出现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昏、疲倦乏力、肢腿感觉异常,或出现持续的头痛、恶心、眩晕、肢腿麻木、精神萎靡等症状时,这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信号,应立即休息并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千万不可延医误治

3、要学会劳逸结合,避免疲劳过度,尤其是在大热天进行劳作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和不要劳作时间过长或过累;要坚确诊脑血栓持适宜的体育运动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防止微小血栓的形成和化解微小血栓,减少发病的隐患锻炼时间不要太长,运动量不宜过大,微汗出即可,还要注意运动后水的补充;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学会自我放松,避免精神紧张和激动,维护内环境的平衡,防止血压波动而发病

防患于未然最重要

中风,一般来说好发于老年人,近年来有关统计数据表明,40岁左右的人群已成为“高危人群”,而且一旦发作,来势凶猛,预后较差据武汉市某医院去年夏季收治脑中风患者180余人,其中90人是中青年人,最年轻的才29岁中风趋于年轻化,多因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节奏发生了改变高脂肪高热量膳食摄取过多,食物营养的不平衡,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激脑血栓400烈的竞争致使人们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中风相关的病症日益增多,也日益年轻化,从而大大地增加了中风发生的危险性

人们以为方师傅中暑了,急忙将他送到医院医生发现方师傅左侧肢体不能动弹,言语不清,呈半昏迷状态,考虑为脑血管病的突发,急诊脑部ct检查,结果诊断为“脑血栓”,不是中暑,这种夏天发生的中风有人称之为“热中风”


白癜风专业医院
白癜风能治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mnc.com/jbzl/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