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脑梗塞 ct表现与梗塞类及病期有关,分述如下
血肿好发于基底节或(和)丘脑血肿及水肿可引起占位表现基底节与丘脑血肿易破入脑室,表现为脑室积血部分密度增高破入脑室的大血肿死亡率高,预后差
2.出血性脑梗塞 缺血性脑梗塞经抗凝治疗,血栓碎裂变小,向远侧移动,血液进入再通、但已有坏死的血管,易破裂出血而形成出血性脑梗塞好发于皮质和基底节,为大片低度区中出现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斑
3.腔隙性脑梗塞 系因小的终未动脉闭塞所致,位于基底节与脑干,直径小于1.0cm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一)高血压性脑内血肿 ct表现同血肿的病期有关新鲜血肿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2~3天后血肿周围出现水肿带,轻度脑血栓症状约1周后,血肿从周边开始吸收,高密度灶向心缩小,边缘不清,周围低密度带增宽约于4周后则变成低密度灶2个月后则成为近于脑脊液密度的边缘整齐的低密度囊腔ct可反映血肿形成、吸收和囊变的演变过程在吸收过程中,如行增强检查可见周边的环状增强,至囊变期则无增强
ct还可发现出血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所致的脑积水和脑扩大
mri 适宜于观察ct扫描为等密度的亚急性脑内血肿,已如前述脑梗塞的发现mri比ct扫描要早,一般起病后6小时mri即可出现异常脑干和小脑腔隙性梗塞灶的探测,mri明显优于ct脑梗塞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图5-1-6c、d)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是由多种病因引北京脑血栓医院起的急性脑循环障碍疾病以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最为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由于脑出血和脑塞梗塞二者治疗的方法不同,治疗前明确诊断十分重要,目前ct扫描是诊断脑卒中的首选方法
1.缺血性脑梗塞 脑血管闭塞后24小时内,ct可无阳性发现以后则出现低的或混杂密度区,累及髓质和皮质,多为楔形和不整形,边缘不清常并发脑水肿和占位表现,1~2周后边缘变清楚,2~3周后病灶变成等密度,与脑水肿消失和巨噬细胞反应有关4~6周则变为边缘清楚,近于脑脊液密度的囊腔,病侧脑室扩大脑梗塞3天至6周时于低密度区中可出现脑回状,斑状或环状增强,多在皮质,也见于髓质增强同脑梗塞后修复反应性新生血管长入有关,而血脑屏障破坏,造影剂血管外渗则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