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年底了,收藏这10个健康诀窍,可消除一年

1、清积除弊,血脉畅通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

所谓外因,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积为百病之源,先积而后着风。我们不妨结合积聚的成因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积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积聚不除,人何以堪。

《内经·汤液醪醴论》针对上述“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的普遍现象,响亮地提出了“清积”这个典型的调治原则,用清泻祛积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

2、做事不要过

饮食不能过——甘能让人满。“生活条件好了,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尊长敬老的传统,给老人安排的饭食是越来越好。”好东西面前,往往控制不住食欲,一不留神就容易吃过头。要把握一个原则“粗细好坏”都要吃,但都不能过。

穿衣不能过——过紧易招病。穿衣过多,身体易出汗,阳气不能泄越,便干扰了人体阴阳平衡。“不能怕麻烦,衣服要随时增减。”

“穿衣太紧,不透气,病就爱上身。”温热不透气,中老年女性就容易感染尿道炎,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病。而对于男性来说,前列腺也是最怕热的。又紧又厚的冬衣,也会给前列腺炎的发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运动不能过——天冷尤忌静。“要多动”。越是天冷,越不能躲在屋里不运动。“多运动,就可以保持大便通畅。”老年人常常会因有便秘的困扰,多动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个麻烦。

多出去活动,以外动四极,内养脏气,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老人、年轻人都一样。生命在于运动。”

3、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要运动的适度,即“形劳而不倦”。一方面其认为人体是需要运动的,即“形劳”。因为人身的气血要流通运动,就像江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不息,如果停滞了,水就会发臭、腐败.

或者由于淤积而冲开河堤泛滥成灾。因此人不能贪图安逸,运动不足。另一方面,运动不能过度,即是其言“劳而不倦”;若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因为“肝开窍于目“而“肝受血而能视“,所以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过度卧床,易使肺缺乏新鲜空气的调节,肺的机能不强健,而肺主一身之气,所以人体的“气“由此受伤;

久坐伤肉: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运行缓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

久立伤骨:久立伤腰肾,肾藏精,而精生髓、髓为骨之液,可养骨,故久立会损伤人体骨骼的功能;

久行伤筋:久行能使膝关节过度疲倦,而膝为筋之府,所以说久行伤筋。

4、水湿排不出去,惹来一身病

有一个体形偏胖的中年人,他平时血压偏高,经常服用降压药。后来,他的食欲不太好,胃部老觉得不舒服,身体还有点疲倦,这些症状很像肝炎。于是,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显示他的肝功能正常。这个病人就觉得很奇怪,跑来问我。

我问他最近有什么不一样的习惯吗,他说,也没什么,就是最近喝水比较多。

原来,他因为自己血压比较高,担心哪天得脑血栓、脑中风,听人说多喝水能稀释血液浓度,于是每天都会强迫自己喝很多水。

我告诉他,他之所以没有食欲、吃饭不消化,就是喝水太多,胃里积了太多的湿气造成的。

5、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人体内的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就会产生疾病),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成人体内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等),不能过于让身体疲劳透支。

如此,人的外形和体内的元气就得到了养颐,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活到百岁。而如今的人,对养生不已为然,饮酒无度,以消耗和糟蹋自己的身体为正常,经常醉酒行房,为所欲为,无节制地耗散先天之精气(性欲无度就是在消耗生命的本源,节制性欲,固精保气,为养生之道),当今的人也不顾身体得状况,过分使用精力,满足一时之快,寻欢作乐的方式都是有悖于养生之道的,所以到了五十岁便提前衰老了。

6、养好肾才更长寿

肾有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把肾养好了,身体自然就会少生病、更长寿。

对于养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养肾,以前是吃些普通的养肾保健药物,后来结合自己近80年的行医用药经验,配伍出了一个泡酒方:

地黄、枸杞子、黄芪、茯苓适量放到克红酒中放一月左右就能喝了,我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御寿酒。这个酒方重点考虑了肾和脾两个方面,像地黄、枸杞子负责补肾,黄芪、茯苓能健脾,这些都是药食同源的药物,不温不燥很平和,晚上喝一点既养脾又养肾,对睡眠也有好处。

“让养肾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习惯,在日常的饮食、运动、情志、志居当中轻松实现养肾,做到了这些可以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7、花椒泡脚胜似补药

俗话说,热水泡脚,胜吃补药。“花椒是个好东西”,既是一种厨房里最常用的调味料,也是一味中药,可以温中止痛、去湿散寒。用花椒水泡脚和用当归、红花泡脚有异曲同工之效,都能活血通络,使整个机体血脉畅通,浑身暖融融的。

用花椒水泡脚比用热水泡脚促进睡眠效果更好。方法很简单,用一个棉布包50克花椒,用绳系紧,加水煮开后,用这个水泡脚即可。花椒包可以反复利用,用一个星期左右再换新的就可以了。

8、薏仁是个好东西

薏仁是个好东西,老人可以吃,小孩也可以吃。薏米主要功效是健脾利湿、排脓消肿和止泻,长期服用薏苡仁可以美容、抗衰老,还可提高免疫力。

吃法也简单,烧烂即可,也可放在冰箱内,每天早晨取一碗,兑点牛奶什么热一下,空腹吃完,常年吃肯定有好处。

9、带糖的别吃太多了!

饮食当以素淡为主,少吃甜食,少吃脂肪类,多食水果及蔬菜,他自己平时就吃得非常简单,也不吃什么特别贵重的补品。

中国人传统饮食中带糖的食品很多,如元宵、粽子、月饼,所以他有意识地不吃糖,长期坚持下来,至今和高血压、糖尿病不沾边。

1.0、午间散步,采阳养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正午是一天中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内的阳气跟自然界一样达到相对旺盛的状态,选择这个时候背部朝阳散散步,可进一步提升体内的阳气,从而起到采阳补肾的作用。

不少老年人身体虚弱,怕冷、疲劳、腰膝酸软冷痛、气短乏力、夜尿多,甚至是经常感到精力不济、经常无精打采爱打瞌睡的年轻人,都可以学学这个“午间散步采阳养生法”。









































在北京线咨询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mnc.com/jbyf/1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