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阿斯匹林预防心梗、脑梗时,可以吃吃停停吗?”,不赞成(不应该)吃吃停停,建议持续服用。这是由于服药的目的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决定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梗、脑梗,那您一定是有服药的适应证的,需要服药去预防疾病,这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那服药就要遵循药物作用和代谢的规律,这样才能保证疗效。
阿司匹林预防心梗、脑梗,最主要的作用是抗血小板聚集。怎样作用呢?最主要的途径是不可逆转地抑制血小板上的一种酶(环氧化酶),这样,就抑制了血小板上的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血栓素(烷)A2。这种血栓素(烷)A2,是血小板上引发聚集的物质,还可以引起血管收缩。阿司匹林抑制了血栓素A2的产生,就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性,减少了血栓形成的机会(当然还有其他作用和途径)。
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血小板的活性是增强的。也就是说,血小板容易发生聚集,形成血栓。因此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疾病和“突发”事件。研究发现,对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可以使心脑血管血栓事件(心梗、脑梗)的发生率减少20~30%。对于冠心病患者,心梗发生率可以减少20~50%不等,对于脑梗患者,再发风险也下降30~50%不等。
后果就是药物作用不足,血小板活性没有得到有效抑制,而且同样承受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吃药本身就有风险,当然风险要明显小于获益)。人体的血小板生存期大约在7~14天,每天都有10%左右的血小板更新,因此我们服阿司匹林一般要到一周左右才能抑制住大部分的血小板而起作用。以后每天服药,抑制新生的血小板,这样保持住药物的疗效。研究发现,大约有20%的完整血小板就能维持正常的止血功能。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可以维持48小时。但是,如果停药时间过长,新生的血小板增加超过20%,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就会恢复。
有些患者顾虑不良反应不按时服药,吃吃停停。可是一旦停药,药物抗血小板的作用很快就不足了,就会引发心血管事件,这在临床屡见不鲜。如有患者因为拔牙停药,可就在停药过程中脑梗了(所以现在口腔科拔牙有些不要求停阿司匹林了);有些冠心病患者因为有创检查停药,事后没有及时恢复服药,结果心绞痛发作、甚至心梗了。而吃吃停停,并不减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结果是药物疗效达不到,还同样承担不良反应的风险。
所以,如果是适应证需要服药,那就规律服药,不要吃吃停停。当然,服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因为有时不良反应是无法预测的。但是阿司匹林总体的安全性还是好的。研究显示,服药每例可能发生1例上消化道出血;每年例仅增加1-2例颅外出血,却可以预防19例严重心血管事件。
还有,服阿司匹林后出血时不容易止血,所以要注意避免外伤、磕碰。
小编推荐
血栓遇到了“大克星”,中医一奇方,让血管一通到底,畅通无阻
原来治疗血栓这么简单?医生没告诉你的小秘密!
脑血栓有救了!山楂这样吃,化血栓,通血管,降血压,不脑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