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line抽拉结合取栓
Tracline在微导丝微导管的引导下,轻易越过虹吸弯,抵达靶血管(大脑中)。斜口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斜口设计可能的优势
Tracline除了常规的5F及6F口径,还有0.英寸的管子。目前是国产唯一一款这么大口径的。大口径在处理颈动脉大负荷血栓时有优势。0.Tracline抽吸快速清除颈总动脉末端血栓NeuroBridge这一款,国内同行可能有点陌生,但其家族下的优秀产品取栓支架Aperio,诸多侠士都使用过。Acandis旗下的这款NeuroBridge产品,虽然在国内比较神秘,但实际上在德国出来有一阵子了,设计理念别具一格。其型号丰富,从0.至0.都有覆盖。角度25度多功能头端在实战中过弯以及到位表现都不俗。V字型虹吸弯,NeuroBridge轻松通过RuiFly瑞康通旗下的产品。这家企业有自己的研发及生产车间,是为数不多的在我国中部地区的神经介入研发企业。除了中间导管,也研发出了微导丝、微导管、BGC、取栓支架以及颅内球囊(部分产品尚未上市)。RuiFly裸奔后循环取栓,一把通标准型RuiFly后循环裸奔毫无压力,现在也已研发柔软型,柔软型近端线圈+编织,远端编织网,柔软端也更长,相信会有更好的表现。Navien就像枪支AK-47,存在射程及准度等方面的不足,但依然是一款了不起的产品。只是随着新一代产品及国货的崛起,其走下坡路是必然。有人觉得Navien偏硬,但上海十院张全斌教授在年曾成功将其用于大脑前抽吸取栓,笔者也曾将其颅内裸奔。Navien入大脑前抽吸(图片来源:上海张全斌教授)
ACE的出现不仅是材料的进步,更是取栓技术的变革。在其之前,国内只有支架取栓,ACE来了之后,丰富了术式的选择。在一些合适的患者中,抽吸取栓有更大的优势,尤其在后循环栓塞中,其优势更为突出。
ACE产品参数
ACE处理后循环串联病变
的长度,对于右侧椎动脉或者右侧前循环,长度较合适。目前市面上一些cm长度的管子在遇到迂曲路径或者患者较高时,可能会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扼腕长叹。但作为一款出道6年以上的产品,在今天表现已不再惊艳。Sofia的设计理念可能倾向于通过性上,实际上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常用的cm在一些迂曲路径或者右侧优势椎动脉做基底动脉取栓时可能会捉襟见肘,其cm长度款解决这一困局。
年4月笔者在中国脑血管病大会上汇报的Sofia后循环裸奔病例。尽管笔者在国内率先发表了后循环双支架取栓文献,但是抽吸技术出来,一些性能优良的管子入市后,后循环双支架技术成了昨日黄花。
但这款导管和ACE一样,不太适合用来做多次抽拉结合操作。
Catalyst的性能要明显优于Navien,但其裸奔通过性劣于ACE及Sofia。作为一款价格相对很低的产品,在这个价位有这种表现,已经不错了。
Catalyst示意图
Catalyst裸奔止步于岩骨水平段
以上是十五苇渡江的上半部分笔者的个人体验。不同时期笔者对材料的使用理念也有所调整,同一材料,不同术者及患者的表现可能也存在一定差异。观千剑而后识器,这些导管设计的理念,各家有所不同,在细节处理上也各有千秋。但是对于术者来说,选择合适的通路产品处理不同病变,如我们古人所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取栓论坛,诸多学术活动,年圆满收官。人群,群一已满,现开启2群,有限名额,欢迎取栓侠士入群共议战血栓大计。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