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近一
粉蓝色的皮筋可以将杂乱的发丝缠绕,可岁月的无奈无法用简单的发圈裹挟,多年后回忆起那些往事,我还是无法切身体会母亲的难处。
年高考结束后,我在家等成绩。本就患有高血压的母亲突发脑血栓,紧急住院,病房里,医生将各种液体输入母亲的血管,还上了泵,每天3L,需要人日夜看护。
那是我第一次守夜,平时也就大年初一晚睡早起,也没曾彻夜不睡的,那天晚上真难熬,父亲和我盯着输液管,唯恐出差错,母亲倒是非常安静,不言不语安静躺着,偶尔翻个身,我知道母亲并没有睡着。
上下眼皮打架打得不可开交,那晚我才晓得,困了能睡觉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父亲哥哥在上班,姐姐家有幼子女离不了手,嫂子也在家照顾小侄女,除了我,大家都在忙。3天危险期结束后,母亲病情稳定下来,所有人各归其位,留下我照看母亲。
医院门口的小包子摊上解决,或我给母亲买回去。母亲吃得很少,一开始我以为是生病的原因,后来才明白,母亲舍不得吃,每一个下肚的包子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币,而我,马上要读大学了。
高考前,我刚申请了QQ,在医院里,我主动加了几个年轻实习医生的QQ,为了多了解母亲的病情。实习医生年岁和我相仿,最开始聊母亲的病情,之后开始多了其他的东西,我心思不在此,慢慢地也就不再聊了。
最难的是晚上睡觉的问题——没有床。母亲所在病房有三张床,满员,白天很吵闹,人来人往,晚上各自休息;还好是夏天,随便凑合一下,有时候我就在门口的木质长椅上眯一会儿,条状的木条很硬,但总比无处容身强,也会遇到医护人员撵,椅子上不准睡人,只能打游击战。实在不行就坐着唱歌。
空荡荡的走廊里,我轻声呢喃,小虎队的,任贤齐的,也唱很多电视剧的主题曲,我还托父亲从家里拿来了我的歌词本,有事没事唱歌抚慰自己。
歌词多是从唱片带的扉页上抄下来的,遇到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是一遍遍听,听一次,抄几句,抄完了,也学会了。记得抄过《佛跳墙》的歌词、黄晓明主演的《风流少年唐伯虎》的主题曲,《少年包青天》的主题曲《只要有你》等等,多年后才知道电视上播放的歌词很多只有一半,我的歌词也是残缺版本。
母亲住院期间,我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我坐上公交车到了学校。很多学生拿着大红色的通知书交流着,16开的大信封非常醒目。我把所有的大信封查看了一遍,没有我的名字,最后看到一个比32开纸略大的牛皮纸信封躺在一堆信件里,啊,我的大学好抠门,连个像样的通知书都没有。
回到病房,我才打开了信封。文件是齐全的,通知是到位的,很快,我就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了。不过因为母亲住院,通知书的到来没有给我想象中的喜悦。
母亲住院十天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医院的各种收费单据,要找相关部门报销。报销比例是55%,多的住院费最后花了两千多,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出院后,母亲还要吃药,高血压、脑血栓。因脑血栓引发的后遗症,右腿膝盖处朝外弯曲,后来又患上骨质增生,常年要吃止痛药,医院的同学打听,询问母亲骨质增生能否做手术的事情,答曰年岁太大,不做比做更好,遂作罢。
年住院开的药方,母亲吃了十年,今年暑假,医院里重新检查,医生开了新的药方,问询期间医生表示非常诧异,说以前的这种药方早就过时了,淘汰了……过一段时间,母亲来电,想换成以前的药方,原因是现在的药太贵了……被我拒绝后喏喏不语。平时回娘家,我一般会给母亲买上几个月的药,有时候长时间不回,母亲就要自己买药,老两口种着几亩地,加上每个月多的养老金,买药确实成了一件大花销。
今年过年回不去,买药得托人带走了。
从幼年起,我常跟着父亲母亲东奔西跑,去给母亲治病,皮肤病——牛皮癣。
据母亲回忆,她三十岁左右患上牛皮癣,从此开始不间断地求医问药。家里时常飘着药香,那是母亲在熬药;也充斥着各种西药膏的味道,母亲用得最多的是“皮康王”,两块五一瓶,用几天就没了,在九几年,是很昂贵的激素药膏,用就好,不用就犯病。
母亲的皮肤病,全在衣服里,脸上,手脚是没有的,其余都是。需要每天擦药,除了后背母亲都能自行解决,一开始是父亲擦,擦着擦着父亲也会唠叨,后来由我擦,整个脊梁,没有一处好地方,要么是白花花的癣,要么是裸露的鲜粉色的新的肌肤,要么是抓痒痒留下的血痂,触目惊心。身体其余各处可见一斑。
有一次换了药方,要从头治,母亲把头发剃光,抹药,整日戴帽子,鲜少出门。
病情好好坏坏,从没有彻底康复。
慢慢地,我长大,陪母亲外出治病的时间少了,后来不去了,只听母亲讲:
最近去了西边的一个村里“割耳朵”放血,耳朵上拉口子,挤出血来;
现在和村里的几个人坐公交车去哪哪哪往腿上扎针,扎了好几次了,感觉显轻;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洗衣机上放着两本书,一看就是地摊上兜售的毫无权威可言的哄弄人的医书,母亲说在街上买的……她都不识字;
现在哪里也不去了,你爹给我找了一种药,云南偏方,几块钱,可好使了;
……
牛皮癣,也就是银屑病,无根治方法,易复发。
母亲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三十多年。
我们上一代人,医院找医生,小病去门诊,大病随意吃药,不太当真,遇到疑难杂症很喜欢四处打听找各种偏方。不知道是时代原因还是观念所致,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的《父亲的病》,各种所谓名医轮番上阵,最终毫无疗效可言。
英国疫情大爆发了,北京又新增确诊了。在顽强的病毒面前,我们人类不堪一击,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该认真思考,从神秘莫测的大自然身上,再学点什么。
回忆起这一年,那些好的坏的都已经过去,前奔的路上留下我们的足迹。
愿所有人,不负所爱,不负光阴。
年,所向披靡。
-作者简介-
近一,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以扎实的文笔、写实的风格、细腻真实的情感,治愈有缘人。人生百态都藏在回忆里,近一专题-叁拾而忆系列正在更新中。
看人生百态品世间冷暖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