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一位老人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始终坐在院门口的一把椅子上,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也是院长,管理院子的“院长”。
赵存琴开玩笑的说,敬老院的院民中许多人都是院里的“官儿”,有管宿舍的舍长,有管厕所的所长,还有院民互助小组的组长。人性化的管理,让老人们真正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更找到了属于他们的诗和远方。
看着老人们或在线条的世界里释放着内心的色彩,或把他们的作品还有生活照片贴在墙上,在明媚的阳光下或顽皮或天真的看着我们憨笑,那一瞬间我觉得有泪要流下来……
这是一群没有儿女、没有家庭、没有天伦之乐的老人,当他们的生命由茁壮又走回到了脆弱无助的孩提状态时,是党的敬老爱老政策安抚了他们的晚年,更是一届又一届工作在这里的工作人员们给了他们亲人般的呵护。在这里,每个老人都有一段故事。75岁的孙占山老人,刚进院时体重只有九十多斤,敬老院规范的生活和良好的营养膳食搭配,让老人体重一下增到了近二百斤,院长赵存琴就带着老人减肥,我们见到时,老人已经减下去七八斤。七年前,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和敬老院的消防安全,全院发起了戒烟行动。九十三岁于占江老人是一个抽了一辈子烟的大烟袋,竟然在敬老院神奇般的戒了烟。65岁的杨凤林,进院时是抬着进来的,脑血栓后遗症让他生活不能自理,如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康复锻炼,不仅让他行动自理、吃饭自理,而且还成了院里的活跃分子......这是一家有着38年建院历史的敬老院,在一届又一届工作人员们的努力下,有大约多名老人在这里温暖的走完了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如今,这所大山里的敬老院已经达到了星级化的服务水平。两次来院采访,都赶上院民的午饭,第一次是炖肉,这一次是中秋节刚过,院民们每个人的碗里都有一个熥月饼,赵存琴说,中秋节那天老人们每人都吃了三个月饼,怕糖分过高又怕老人烧心,不敢让他们多吃,但老人们吵着要吃,今天就熥了给老人们吃。在这里院民们生活膳食营养搭配,每天一个鸡蛋、一袋牛奶、一次水果发放,每周一次炖肉,半个月一次饺子,每月一次集体生日,逢年过节都是十二个菜成席上酒。本来是一顿普普通通的午餐,看得我们却热泪盈眶,一位盲人,夹不上菜,旁边的院民就不时为他夹菜,一对双胞胎兄弟,手牵着手坐在一起,哥哥为弟弟夹菜......生活的沧桑,已经让他们忘记了许多人生过往,唯有爱和亲情永远生长在心底。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一个夕阳渐晚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这些曾被生活冷落的老人们,如今,在党的敬老爱老阳光普照下,他们的失去,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到了补偿,他们曾经有过的每一场心碎,都有人帮他们一片片拾起,拼凑到如初,以另外一种方式幸福归来。记者:项晓晖罗贵东编审/丛国华
新媒体编辑/林天歌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宁城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