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饮食保健
疾病用药

脑血栓脑出血后遗症康不康复竟差别这么大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医院内科专家孙秀美介绍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血液中的脂质,是对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生理物质,在供应能量,形成细胞膜,维持正常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血液中脂质代谢的平衡被打破,出现血脂异常的问题,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等情况出现,这种血脂异常的情况,如果长期不控制,确实是可以成为形成血栓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当我们的血脂出现异常,血液中的脂质,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造成血管壁的炎性反应,从而使血管壁变得粗糙,不再光滑,这时,血液中过高的脂质,就有可能会沉积进入血管壁下方,形成一个脂质的核心,在核心的周围,会形成一些蛋白质、纤维等的沉积,形成一个“纤维帽”,这就是血管斑块的形成过程。

当斑块形成,逐渐的会导致血管的硬化,斑块中的脂质核心呈黄色粥样,因此,我们又将其成为动脉粥样硬化,这种斑块和硬化的问题,带来的是血管的狭窄,心脏供血供氧的不足,同时如果斑块从血管壁上脱落,我们身体的应激系统就会跟疗愈外伤一样,刺激大量的血小板到脱落部位聚集,斑块本身,再加上血小板以及其他物质的聚集,最终形成堵塞血管的栓子,引起心梗、脑梗等问题,我们称之为血栓。

因此,血栓的形成,与高血脂密切相关,但也谈不上什么主要原因,斑块的形成、脱落、血小板的聚集,血栓的形成,都是在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才发生的心血管问题,因此,如果想要减少血栓发生的风险,仅仅控制高血脂还不够,还应该从多个方面来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因此,如果有高血脂的问题,而且经过多方面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或极高危的风险,那么应该一方面从生活上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心血管健康,另一方面,也要服用药物来控制好血脂问题,他汀类药物目前还是首选,控制好了血脂,就等于稳定了斑块,就会减少血栓的发生风险。

在服用药物降血脂,保证血脂达标的同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血栓预防方面,还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服用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来减少血小板凝集造成的血栓风险。

减少血栓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事情,也不是单单控制好血脂就足够,如果有高血压的问题,也应该控制好高血压,高血压长期不控制,也会加速动脉的硬化过程,同样的,高血糖、慢性肾病等疾病,也要进行适度的干预和控制,控制好这些相关疾病,再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血栓形成的风险才会全面减少,安全健康。

患了中风,为什么有的人一个月就康复,有的大半年还没好?

“睁开眼后,他看起来很疲惫,不能动弹,不会说话,情绪非常低落。”去年7月,刘生的父亲因血压升高突然倒地,被诊断为脑中风。意识昏迷几天后,他醒来的时候,刘生感觉像换了一个人,

中风又称脑卒中,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高致残率疾病。我国现有中风患者万人,每年新发万人,死亡万人,相当于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中风。

?自述:病友能走路了,父亲却迈不开步

老家河北的刘生,在烟台工作安家后,父母跟随他们做起了“老候鸟”,含饴弄孙日子本来也很安逸。但是,自从去年7月刘父中风住院以后,一家人的平静日子被打破了。

“从他苏醒过来开始,就不能说话,身体左边的上下肢体不能动,摸上去也没任何感觉。不能坐,不能翻身,更别提下床走路了,要强了一辈子的父亲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他一直给我们冷脸。后来会说话的时候他告诉我,‘其实那时候就想死,但连死的能力都没有了。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生不如死。’”

出院之后,按照医生的建议,他们需要选择康复医学科为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身为工薪阶层的刘生夫妇只能给父亲请保姆。为了方便照顾,选了家附近的康复机构。但父亲对康复师的要求不是很配合,在训练站立功能时,需要绑住他的四肢,刘父坚决不从。治疗师教他学走路,刘母认为像训练小孩一样,既然他不配合,在这里也是浪费钱,于是离开了康复机构自己回家训练了。半年之后,一同住院的病友可以慢慢走路了,刘父却依然迈不开脚步。家属稍微没注意到,他就摔跤了。

父亲至今生活难以自理,只能靠保姆照顾。刘生感觉生活负担很重,内心比较压抑。一人生病,一家阴霾。康复治疗的黄金期错过了,父亲还出现了抑郁症状,刘生寄希望于他个人的觉醒,“哪天他自己想通了,主动去锻炼和康复,我会很高兴的。”

?治疗:一个月实现偏瘫卧床到独立行走

患脑栓塞的老徐病情不比刘父轻,刚刚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他无法行走和如厕,只能靠着留置导尿管,说话含糊无法与人沟通。“看了太多医生,都说他今后就是个残废!”他的老伴内心很崩溃:“天塌下来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吧。”

欣慰的是,老徐比刘父的心态积极,他会主动地配合康复治疗,甚至慕名找到了医院康复专家毛开银。毛院长做了细致的查体,并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问诊。

做完检查的老徐一直抱怨说:“为什么要脱衣裤,还不停追问我的兴趣爱好。”老徐不知道,只有精准检查和细致交流,才能帮助医疗团队找出疾病背后真正的原因,对症制定方案。摸准了他的兴趣爱好,也能在治疗中对症下药对他的心理进行疏导和按摩。

毛开银带领康复团队制定了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强调将功能训练划分到每日的治疗安排中,并根据老徐的状态改变及时调整。

吃饭时,治疗师教他坐着保持躯干和躯体力量的平衡,让他每次吃饭时都能习惯性地想着手部;洗漱时,教他控制腿部力量和身体重心,让他站在合适的位置洗脸、刷牙,最后达到能够独立完成洗漱的目的;由于老徐个人比较喜欢做菜,康复师为他设置了做菜的治疗环节,有时和他一起在厨房烧水、切菜、削水果。

他们还安排老徐参加“团体治疗”,老徐和康复中心的患者们一起活动,一起治疗。患者们一起交流,互相激励。

本着让老徐更早地适应生活,重返社会的目标,康复师会把老徐带到户外,让其接受户外台阶、风向、往来人群等日常生活行走中的考验,有时还会带他去小商店买东西,训练他买东西自主结算的能力。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从偏瘫卧床到站立行走,老徐的状态令人惊叹,医院的康复在海阳出名了。

?现状:多数中风患者不做专业康复训练

脑卒中不仅是我国患者致死的一大病因,还是致残的第一原因。也因此,临床医生建议,患者在中风情况治疗稳定后,需要转入康复医学科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目的就是让病人回归家庭,在家庭里做到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自理。如果病人功能损伤不是特别厉害,还会尽量使其回归社会。

但现实的情况是,国内医疗保险尚未完全覆盖康复的全程,加上中国人对于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意识不够,康复治愈率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一些轻中风患者,通常不去康复中心,而是直接出院回家,在家人或者保姆的照顾下慢慢训练自理能力。

一般来说,选择去康复机构进行治疗的,要么是病情较重,生活自理能力出现明显障碍,家庭无法进行照顾的患者;要么是经济条件充裕,能够自费支付康复治疗费用者。

也因此,虽然脑卒中后8-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但我国的早期康复却做得不尽如人意。

罹患了卒中的患者就像回到了婴幼儿阶段。他们失去了走路、说话、吃饭,甚至是握抓物体等最基本的技能。康复就是帮助他们重新学习、掌握这些技能,从而重回正常生活甚至是工作岗位。这个过程并不比幼儿阶段的学习容易,所以他们不仅需要物理治疗,更需要理解、鼓励、支持和关怀。”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希望给卒中患者提供一个可以重新学习的‘学校’。帮助他们掌握生活的技能,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自信和尊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mnc.com/jbbx/38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